
作者:Brendan G Carroll – 版權所有 2021
這些著名的維也納評論家,音樂學家魯道夫博士斯蒂芬·霍夫曼誰在1922年寫的科恩戈爾德第一傳記,宣布埃里希·沃爾夫岡·科恩戈爾德的早期作品夢想歌劇。事實上,從邏輯上看,他的第一部管弦樂作品是戲劇的序曲!
事實上,這種戲劇化的天賦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十歲那年,令人驚嘆的音樂神童康戈爾德創作了一首康塔塔,名為《托德》 ,後來形成了塞萬提斯關於唐吉訶德故事的一套複雜鋼琴縮影的開場樂章,他在11歲。
Korngold 歌劇Die tote Stadt的藍圖可以在這部非常早期的作品中找到——大膽的、宣揚性的開場白、對密集半音和聲的自由使用以及對不和諧延遲解決的偏好——這一切都在十人的音樂中歲的男孩。他對在復雜和弦進行的內在聲音之間的懸浮的熱愛以及寫出令人難忘的、不尋常的旋律的天賦也存在,這種天賦將使Die tote Stadt成為當時最迷人的作品之一。
這部歌劇的創作幾乎是偶然的。劇本改編自喬治·羅登巴赫 (Georges Rodenbach) 著名的象徵主義小說《死亡布魯日》(Bruges la Morte)的改編和德文翻譯,該小說寫於 1892 年,更具體地說,是羅登巴赫後來在同一個故事上的戲劇《幻影》 ,於 1900 年在死後出現。德文譯本 – Die Stille Stadt –由維也納詩人兼作家齊格弗里德·特雷比奇 (Siegfried Trebitsch) 於 1902 年創作,齊格弗里德·特雷比奇 (Siegfried Trebitsch) 是 Korngold 的父親、維也納新自由報 (Neue Freie Presse)頗具影響力和令人畏懼的音樂評論家 Julius Korngold 博士的朋友。
Trebitsch(其中一些詩歌已經由年輕的 Korngold 在他的早期歌詞中設定)最終修訂了他的原始譯本,並於 1913 年以新標題 Das Trugbild出版。
1916 年初,特雷比奇在維也納的大街上偶然遇到了康戈爾德的父親,聽說他的兒子正在尋找歌劇劇本,他建議《圖畫畫報》可能對他有好處。
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建議。看完後,康戈爾德豐富的想像力被抓住了,他發現這個故事非常適合他的奢侈天賦。他特別回應了其主要的、潛在的、超越墳墓的強大愛的主題,這一概念在許多其他作品中吸引了 Korngold,包括Lieder des Abschieds (與 Die tote Stadt幾乎同時創作)和他後來的神秘歌劇, Das Wunder der Heliane於 1927 年。
Korngold 的Die 手提包 Stadt提供了一個可以真正被稱為超級浪漫的樂譜,幾乎每一頁都充滿了狂喜、英雄般的抒情。最初,康戈爾德在一幕中構思了這部歌劇,但早在 1915 年為康戈爾德非常成功的第二部歌劇維奧蘭塔寫劇本的劇作家漢斯·穆勒說服他分三幕重新演繹這個故事。
這使得結構更加複雜,並允許在第 2 幕中以瑪麗埃塔的戲劇朋友在有趣的丑角中為特色的擴展消遣,以及在第 3 幕中精心製作的宗教遊行。 Müller 開始創作劇本,但據 Korngold 的父親說他的回憶錄,最初的結果有些臃腫。年輕的 Korngold 決定與他的父親合作,自己寫這本書,但使用化名Paul Schott,巧妙地將故事主角的名字和 Korngold 在美因茨的德國出版商的名字結合起來。
造成這種欺騙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康戈爾德的父親作為維也納首席音樂評論家的地位不能妥協,更重要的是,為了避免早先對男孩父親秘密合著他的音樂的惡意指控重新抬頭。兒子的早期作品。如果他的名字出現在樂譜上,這些指控顯然會再次出現。因此,在這部歌劇於 1975 年在紐約復興之前,作者的身份將一直是一個嚴密保密的家庭秘密。
在對羅登巴赫原作所做的眾多改動中,最重要的是反映了其構成的時間和地點,尤其是最近流行的心理分析方面的驚人發展。必須記住,Korngold 在弗洛伊德的維也納長大(他的姨媽 Steffi 實際上住在弗洛伊德下面的公寓裡,在貝爾加斯,弗洛伊德博士是她傳奇晚宴的常客)。
此外,弗洛伊德的著名論文《夢的解釋》於 1900 年在維也納出版,比布魯日死後八年。事實上,沒有比《城市》更受弗洛伊德理論影響的歌劇了,這部作品幾乎三分之二的行動都在一個長期夢境的範圍內,充滿了戀屍癖、壓抑的罪惡感和深刻的、病態的無能。主角保羅從喪親之痛中繼續前進。
當 Korngold 開始創作 Die tote Stadt 時(19 歲),他已經是一位知名的國際作曲家,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室內樂、歌劇和管弦樂作品目錄。 Hansel 和 Gretel 的作曲家 Englebert Humperdinck 稱他為“來自仙境本身的神童”,西貝柳斯稱他為“一隻幼鷹”,Karl Goldmark 將他描述為“一個奇蹟,一朵最高貴的花朵……”。理查德施特勞斯在收到他的第一部作品的分數後,用熱情洋溢的語氣寫信給 Korngold 的父親:-
一個人的第一感覺是敬畏和恐懼,如此早熟的天才應該被允許遵循其正常發展。這種風格的把握,這種對形式的掌握,這種特有的表現力和大膽的和諧,真是令人驚嘆。我期待著結識這位偉大的音樂家……
Korngold 早期的驚人成功不僅引起了競爭對手的欽佩,而且引起了競爭對手和同時代人的嫉妒“出版商,表演——那個男孩擁有一切!在那之前我就老了……”1913 年,嫉妒的安東·韋伯恩 (Anton Webern) 寫給勳伯格。
康戈爾德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兩部單幕歌劇——維奧蘭塔和波利克拉特環——這在布魯諾·沃爾特指揮的慕尼黑首場演出中引起了巨大轟動,後來到達維也納,瑪麗亞·傑里察和塞爾瑪·庫爾茨在那裡演唱了主角。
因此,為 Korngold 製作一部大型全長歌劇奠定了基礎,而Die tote Stadt將提供完美的畫布。他工作迅速,儘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服兵役而中斷,他還是在 1919 年以短分完成了這部歌劇,隨後於 1920 年 8 月 15 日完成了奢華的管弦樂隊。
樂團規模龐大:每個木管樂器三個、四個圓號、三個小號、很少使用的低音小號、三個長號、大號、定音鼓和五個打擊樂(加上第一幕結束時舞台上的五個打擊樂)兩個豎琴、四個鍵盤手——鋼琴、天琴、風琴,以及為死去的妻子瑪麗的幽靈提供一種特殊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顏色,一種風琴!此外,還有教堂鐘聲、曼陀林、風力機、由兩個小號和兩個 Eb 單簧管組成的舞台樂隊、一個大合唱團、一個兒童合唱團、一個 16 聲部的室內合唱團和另外 8 位女高音在第二幕期間離開舞台。
Korngold 以精湛的技巧部署了這個龐大的合奏團,管弦樂隊貫穿始終,不僅提供伴奏,而且以巨大的交響詩的方式對動作進行評論和定義。更特別的是,這個龐大的管弦樂隊的每一位成員都被當作演奏家對待,這使得樂譜在演奏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主要角色同樣要求高,對於演唱保羅這個角色的男高音來說,尤其如此。除了開場和第二幕的短暫停頓之外,他在舞台上幾乎每一頁都有高調。
瑪麗埃塔具有挑戰性的雙重角色和已故妻子瑪麗的幽靈般的幻影將澤比內塔的風騷魅力與 Elektra 的戲劇性力量結合在一起。
康戈爾德寫信給將在 1920 年進行全球首演的指揮家埃貢·波拉克(Egon Pollak),宣布該角色適合莎樂美和蒙娜麗莎的組合,後者的評論指的是馮·席林斯的歌劇。
這就是 1920 年康戈爾德的名氣,一場全球首演的競購戰立即爆發,幾家劇院爭奪展示歌劇的特權。在維也納,理查德·施特勞斯和弗朗茨·沙爾克最近被任命為國家歌劇院的聯合導演,他們很自然地希望在他們的第一季中使用這部期待已久的新作品。
Julius Korngold 自然更喜歡他兒子的首演總是盡可能在維也納以外的地方舉行,以避免來自競爭對手音樂評論家的不必要的敵意。
由於弗朗茨·沙爾克碰巧是他最親密的朋友之一(因此可能會指責他偏袒),而理查德·施特勞斯已經成為朱利葉斯·科恩戈爾德在Neue Freie Presse 有影響力的專欄的常見目標,這一事實進一步加劇了問題。
無論如何,年輕的康戈爾德希望首演在漢堡舉行,他最近在漢堡簽下了一份指揮合同。與此同時,是Staatstheater在科隆,也急於給世界首演,並承諾傑出投與偉大的奧托·克倫佩勒的指揮。

漢堡首演 1920 年 12 月 4 日 – 世界首演的原創歌劇院。 (版權所有 Brendan G Carroll 系列)
經過多次討價還價後,兩家劇院同意在同一天 – 1920 年 12 月 4 日聯合首映。
一度,維也納似乎會加入,使其成為史無前例的三重首演,但最終同意推遲到 1921 年 1 月。 Korngold 選擇在 1 月 10 日返回維也納首演之前參加漢堡的演出,屆時傳奇女高音瑪麗亞·傑里察將主演。這部歌劇在所有三個城市都獲得了特別的評價。
Maria Jeritza 的解釋對 Korngold 至關重要。誰在腦海中明確地寫下了雙重角色。在 1975 年寫的一本迷人的回憶錄中,在歌劇第一次完整錄音時,她回憶道:-
維也納最初的排練是多麼美妙:弗朗茨·沙爾克是指揮,威廉·馮·懷金屬是導演,卡爾·阿加德-奧斯特維格是最英俊的男高音和演員,保羅……赫爾曼·維德曼——後來的漢斯·杜漢——唱了弗蘭克令人難忘的理查德邁爾,維也納著名的奧克斯男爵,演唱了皮埃羅。
親愛的 Eritschko 在為 Oestvig 和我寫第二幕二重唱時肯定知道他在做什麼。它需要卡拉夫-圖蘭朵二重奏的所有白熱化火焰,它預計幾年後……
1975 年該歌劇在紐約復興時,傑里察參加了彩排,並告訴女高音卡羅爾·內布萊特 (Carol Neblett),後者演唱了瑪麗埃塔·瑪麗 (Marietta-Marie) 的雙重角色,在她看來,這實際上是一個三重角色,她說:
你不僅要活潑的青年舞蹈家瑪麗埃塔,然後將死去的妻子瑪麗在視覺場景-而且,瑪麗埃塔的墮落,誘人的版本,就像她出現在保羅的夢想!三個女人!這是所有歌劇中歌手最大的表演挑戰之一……
傑里察記憶猶新的維也納盛會首演,卻也並非沒有問題。

Erich Wolfgang Korngold,漢堡,1920 年 12 月,在 Die tote Stadt 的 Generalprobe 之後:Atelier Mocsigay,漢堡。 (版權所有 Brendan G Carroll 系列)
一場災難性的彩排讓這位年輕的作曲家極度焦慮。 Korngold 的妻子 Luzi 當時還只是他的未婚妻(他們於 1924 年結婚),在她的回憶錄中清楚地記得這一切:
隨著首映日期越來越近,埃里希帶我去彩排。我帶著最高的期望進去了,但失望地離開了。當埃里希坐在鋼琴和執行他的歌劇,他是不是“Jeritza”更Jeritza,我們看到了台上–比做夢男高音Oestvig更多的詩意。從他美妙的鋼琴演奏中,我想像出一種比我從維也納愛樂樂團聽到的更令人陶醉的聲音;在我的想像中,我想像舞台上的一切都更生動、更溫暖、更人性化。我驚呆了所有的越多,當我看到埃里希的憂傷表情。
在 Die tote Stadt 的案例中,成功的首映需要災難性的彩排的陳詞濫調得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證實。演出大幕拉開的那一刻,我立刻意識到彩排中缺少的舞台與公眾之間的緊張和接觸。只要Oestvig走進了他心愛的亡妻的房間,他很緊張,神經質和孤獨。他實際上變成了保羅,一個住在死亡領域,尋求生命的人。前瑪麗埃塔的入口即化隨附的緊張是幾乎無法忍受。而且我不是唯一感覺到它的人——我可以用我身體的每一根神經感受到公眾的魅力。歌手們不得不不斷返回鞠躬–即使在第一幕之後,Erich 仍然站在 Jeritza 和 Oestvig 之間。理查德·施特勞斯 (Richard Strauss) 將一張紙條遞給埃里希 (Erich)的盒子,指示他不要對公眾忘恩負義,並從一開始就表示感謝。
在所有維也納歌手中最令人難忘的理查德·邁爾 (Richard Mayr) 表演了皮埃羅的謊言後,公眾變得瘋狂,在熱烈的掌聲中爆發出名副其實的颶風。該劇的成功是保證,從那個時候起,它被射入勝利。
首映後,我第一次參觀了康戈爾德的家。埃里希毫不客氣地告訴在場的所有人,他在演出前就知道,演出會很順利,因為歌劇院的人已經保證了。當困惑的弗朗茨·沙爾克問這個人可能是誰時,埃里希回答說,是預定負責排練的劇院消防員。
在聽到瑪麗埃塔撒謊後,他走到埃里希面前宣布:“先生。 Korngold,那真是太棒了……你真的做到了!”。這個預言消防員仍埃里希的親愛的朋友。多年後,我看到埃里希挽著肩膀走下歌劇院的樓梯……
維也納首演的觀眾名人中有普契尼,他從神童時期就認識康戈爾德。不久之後,他在慕尼黑接受采訪時說:
關於現代德國音樂,我最大的希望在於 Erich Wolfgang Korngold。他天賦異禀,擁有強大的技術知識,最重要的是,他擁有精湛的音樂理念……他有如此多的天賦,他可以輕易放棄一半,還有足夠的餘地留給自己。
普契尼對 Korngold 音樂思想的讚揚反映在Die tote Stadt 中兩首主要詠嘆調的持久流行上。 Marcel Prawy 博士,維也納歌劇院的傳奇製作人,後來的歷史學家,曾觀察到Die tote Stadt提供了德國歌劇中最後的“熱門曲調”——前面提到的Mariettaslied (順便說一下,它首先由 Korngold 創作,在其餘的分數,在 1916 年夏天)和懷舊的Pierrotslied 。
事實上, Mariettalied現在是 20 世紀所有詠嘆調中記錄最多的歌曲之一(存在 100 多個版本),其令人難以忘懷的開場白在 Korngold 手稿的複製品中被複製到了這位作曲家在好萊塢的墓碑上。

埃里希·沃爾夫岡·科恩戈爾德 (Erich Wolfgang Korngold) 的墳墓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好萊塢,上面刻有他從 Die tote Stadt 著名的 Mariettalied 的親筆簽名手稿的傳真件。 (版權所有 Brendan G Carroll 系列)
在勝利的維也納首映之後,評論家 Elsa Bienenfeld 博士在Neues Wiener Journal 上撰文總結了大多數人的感受,她宣稱:-
什麼在Violanta仍然是一個幸運的實驗在這裡,保證掌握。自從為劇院創作音樂以來,從來沒有一個作曲家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如此年輕……一股青春的風暴正在向我們襲來……誰知道這個惡魔將帶向何方,這位年輕而光彩的藝術家,這位原創音樂家!
該房屋隨後在九天內五次售罄。 Franz Schalk 將 Korngold 的作品稱為“奧地利歌劇的總結”。
整個 1921/22 年, Die tote Stadt的成功席捲了中歐的歌劇院。它在卡爾斯魯厄、柯尼斯堡、布雷斯勞、不來梅、斯德丁、紐倫堡、威斯巴登、杜塞爾多夫、魏瑪、蘇黎世、卡塞爾、哈勒和科恩戈爾德的出生地摩拉維亞的布倫進行製作。 1921 年 11 月 5日,它到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那裡上演的第一部德語歌劇。瑪麗亞·傑里察 (Maria Jeritza) 以現在被認為是她最偉大的角色在美國首次亮相,而理查德·施特勞斯 (Richard Strauss)在前往南美的途中與維也納愛樂樂團一起巡演時,出席了首映式,並向 Korngold 的父親寄去了一張關於成功的明信片。
1921 年 12 月,Korngold 前往德累斯頓,在那裡喬治·哈特曼(Georg Hartmann)製作了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富有想像力地將電影投影用於幽靈般的風景和第三幕遊行。康戈爾德印象深刻,主要是因為保羅這個角色是由偉大的抒情男高音理查德·陶伯演唱的。他後來告訴 Luzi,陶伯令人難以置信的音樂才能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補充道:“就好像我自己一直站在舞台上,唱著每一個樂句、每一個音符,完全按照我的創作方式!”
陶伯成為 Korngold 最親密的朋友之一,並多次作為嘉賓在維也納和開姆尼茨演唱該角色。 1924 年,他在柏林出演了一部著名的新歌劇作品,與偉大的樂天·萊曼 (Lotte Lehmann) 搭檔,由年輕的喬治·塞爾 (George Szell) 指揮。
Die tote Stadt在 1933 年之前的 70 多部作品中繼續其無情的道路,使 Korngold 成為當時德語國家中表演最多的歌劇作曲家,僅次於理查德·施特勞斯。
然而,1933 年標誌著一個明顯的轉折點。在漢斯·克納佩茨布施 (Hans Knappertsbusch) 的指揮下,在慕尼黑的一部新作品首映式上,一大群拿著帶有納粹標誌的橫幅的年輕納粹分子試圖擾亂演出時, 《老城》已經與德國正在崛起的國家社會黨發生衝突。
最後,Korngold在Knappertsbusch的陪同下勇敢地走上舞台,Knappertsbusch在他鞠躬時站在他身後。公眾加倍的掌聲淹沒了示威者的噓聲和噓聲,但整個事件讓 Korngold 動搖了。這是將要發生的不祥之兆。
到 1920 年代末, Die tote Stadt已成為漢堡和維也納的最愛,直到 1936 年它才保留在演出計劃中。 1938 年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之後,它被德國政府從劇目中移除新政府,以及 Korngold 的所有其他音樂。
戰後,1950 年的維也納復興因典型的選角陰謀而被取消,直到 1967 年馬塞爾·普拉維 (Marcel Prawy) 在大眾歌劇院 ( Volksoper)簡要介紹了它時,才在那裡再次聽到。
Korngold 本人僅在 1955 年二戰後在慕尼黑再次聽到它,這是一項廣受歡迎的成功,可惜被評論家們一概斥為“過時”。其逐漸的現代復興始於 1975 年,弗蘭克·科薩羅 (Frank Corsaro) 的作品由紐約市歌劇院 (New York City Opera) 的卡羅爾·內布萊特 (Carol Neblett) 主演,一年後,埃里希·萊因斯多夫 (Erich Leinsdorf) 的首張完整唱片由此誕生。
然後,在1983年,因為國會在柏林燃燒的50週年紀念活動的一部分,格茨·弗里德里希選擇了它作為節日的核心,在德意志歌劇院一個驚人的新的生產主演卡倫·阿姆斯特朗和詹姆斯·金,這電視轉播,後來前往維也納、舊金山和洛杉磯。
從那時起, Die tote Stadt在德國和奧地利的許多城市中越來越受歡迎,而 Willy Decker 2004 年備受推崇的薩爾茨堡作品也在國際巡迴演出並以 DVD 形式發行,最終於 2009 年到達倫敦的考文特花園。
隨後,遲來的首映式在芬蘭、意大利、比利時、瑞典、阿根廷、荷蘭、澳大利亞、丹麥、日本、匈牙利、瑞士和法國舉行。事實上,它又一次成為了一部保留劇目。去年,它以非常成功且完全售罄的製作返回慕尼黑,由喬納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飾演保羅。該作品現已在藍光上發行,並受到了廣泛好評。
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在 1906 年第一個宣布 9 歲的康戈爾德是天才,他曾觀察到,作曲家只有在他去世 50 年後仍然在演奏他的作品時,才能真正宣稱他的作品永垂不朽,這是康戈爾德所取得的成就。儘管二戰的災難使他被迫流亡好萊塢,但他還是很輕鬆。
其著名的雙首演一百年之後,科恩戈爾德的模具手提包施塔特不再是過去一個半遺忘的新奇,但今天被正確地識別為顯著20世紀的工作。它在布加勒斯特的首次展示是其正在進行的全球復興的又一個受歡迎的里程碑。
BRENDAN G CARROLL 版權所有 2021
Brendan G Carroll是一位音樂學家和自由記者,專門研究 20 世紀早期的音樂。他的 Erich Wolfgang Korngold 傳記( The Last Prodigy, Amadeus, 1997,德文修訂為 Boehlau-verlag,2013)被認為是權威性的。他是國際 Korngold 協會的創始主席,並在國際上撰寫和講授 Korngold 及其同時代人。他目前正在為被遺忘的奧地利作曲家朱利葉斯·比特納 (Julius Bittner) 撰寫第一本英文傳記。